bannerPad_03

 

製作沿革

《龍藏經》是奉康熙皇帝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博爾吉特氏布木布泰之命並由皇家修造,故稱為《龍藏經》。全帙一百零八函,以藏文泥金書寫在特製的磁青箋上,上下護經板彩繪七百五十六尊諸佛造像,飾以各式鑲崁珠寶,再以黃、紅、綠、藍、白五色絲織經簾保護,華麗莊嚴。根據實物丈量,每函縱三十三公分,橫八十七.五公分,厚三百至五百餘頁不等,重約五十公斤:每函配備有包裹所用絲質袱包、五彩經繩及最外層以經被保護經函等。
 

從以下數據足以膫解兩年完成這皇皇巨著所耗費之人力與物力。
 

根據檔案記載寫經工作分僧俗兩班:僧班負責寫經,由駐京喇嘛厄木齊、默爾根綽爾濟及喬伊普勒格隆三人主持,帶領一百七十一名僧人書寫;俗班由內總管大臣米思翰、巴喀、吐巴、海喇遜等率領工部、糧署、內庫等衙役郎中及員外郎等,負責採辦調度寫經所需物資,如寫經專用的磁青紙、研製泥金專用的飛金、製作上下經板所需的木板、織造經簾、捆經繩及經衣袱包等,並需張羅所有參與寫經喇嘛的飲食、筵宴、生活起居及安全護衛,以免昂貴飛金被盜。
 

根據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十月二十七日內總管大臣米思翰等〈預估抄造甘珠爾經應用金粉數目奏本〉載:「一百零八塊上經板,每塊需要五塊飛金,共需五百四十塊;經葉五萬三百張,每四葉以飛金三塊計,需三萬七千七百二十五塊,總需飛金三萬八千二百六十五塊:每塊以銀兩七錢計,共需銀三十七萬一千一百七十兩五錢;經板上七百五十六尊佛,共需金粉一千七百八十二兩。」這段文字說明耗費之鉅。
 

飛金是極薄金箔,易於以濃膠研磨成泥金;寫金期間,北方飛金用盡,又需到南方採辦;至於裝幀用的經簾與經衣等也由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承製。再者,飛金既是如此昂貴之物,正式寫經前,先用白紙打樣,樣式妥當後,再據樣式書寫。據檔案記載,喇嘛打樣起稿期間,日供一餐,茶歇兩次;寫經期間,日供兩餐,茶歇三次;說明喇嘛是在茶足飯飽下慢慢書寫,以保證《龍藏經》的品質。證諸實物,一百零八函,五萬多葉經文,泥金成色飽滿,藏文書體端正,造像華麗莊嚴,裝幀考究精美,極富皇家氣派。
 

根據《總管內務府檔案》滿文文獻記載,《龍藏經》的修造,從發起到完成,太皇太后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是寫經的倡導者,面對人力、財力與物資各方面困難與阻力,她力排眾議,在十四孫兒康熙皇帝的支援下,及娘家蒙古科爾沁部族的支援下,費時兩年終於完成她寫經宿願,也成就了大清第一部,也是最珍貴及最精美的藏文大藏經。
 

(本文轉載故宮月刊No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