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48《彌勒上生、下生經》-1

posted in: 佛法經典 | 0

此二經是指《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生經》、《佛說彌勒下生經》。茲分別介紹如次: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本經又稱《彌勒上生經》、《觀彌勒上生經》、《上生經》、《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觀彌勒經》、《彌勒菩薩般涅槃經》。一卷。劉宋沮渠京聲(?-464)譯。京聲,匈奴人,北凉王沮渠蒙遜從弟,封安陽侯。博聞强識,涉獵群書,善於談論。少時,曾度流沙到於闐國,從天竺法師佛陀斯那受《禪要秘密治病經》。後歸返河西。宋元嘉十六年(439)南奔入宋,常游止塔寺,翻譯經文。所譯經書現存有《禪要秘密治病經》、《八關齋經》等十六部十七卷。
 

本經是彌勒三部經之一、六部經之一。是彌勒經典中最晚譯出的作品,也是彌勒淨土信仰所依據的主要經典之一。(六部是:《觀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彌勒來時經》、《觀彌勒菩薩下生經》、《彌勒下生成佛經》、《彌勒大成佛經》)
 

內容主要敘述彌勒菩薩命終往生兜率陀天,爲教化諸天,晝夜六時說法;天宮的莊嚴妙麗,清淨快樂及往生兜率陀天所須具備的資糧、稱念彌勒菩薩名號的功德利益等。
 

一、彌勒菩薩的得名由來及本願

彌勒菩薩又稱梅呾麗耶菩薩、末怛唎耶菩薩。意譯作慈氏。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爲佛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爲天人說法,住於兜率天。據《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載,彌勒菩薩的本生是大婆羅門,名一切智光明,爲佛弟子,曾發誓願:“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恒不啖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斷肉戒。”以此因緣而名爲慈氏。又窺基大師所著《觀彌勒上生經疏》卷上載,弗沙佛時,有一比丘入慈三昧,身相安靜,放光照耀。法愛國王見此慈定巍巍,發願學習慈定,生生不絕。法愛王就是現在的彌勒菩薩,從發心起,常號慈氏。
 

其次,《大日經疏》卷一載,慈氏菩薩是以佛四無量心的慈爲首,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所以稱爲慈氏。據《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載,彌勒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發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無有諸垢瑕穢,於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爾乃取無上正覺。”因此,佛陀授記彌勒後當來世人民無有垢穢,奉行十善,於淫、怒、痴不以經心時,必得成佛。
 

二、兜率淨土的特色

*慈悲喜捨:彌勒菩薩常懷著四無量心,特別護念攝受娑婆世界的衆生,所以願在堪忍的穢惡世界,建立莊嚴美好的淨土,加被欲界的衆生,使不離娑婆而生淨土。彌勒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當初同時修行,而佛陀早已成佛,彌勒迄今猶在內院中修習菩薩道,這是由於發心不同所致。本經明標彌勒菩薩是“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實爲利益他人,修廣大菩薩行,留惑潤生,在他的世界裏,永遠是歡歡喜喜,隨緣隨衆的慈悲喜捨。
 

*近易普及:兜率淨土離娑婆世界很近,同樣在欲界,修行比較容易,只要皈依三寶,清淨持戒,如法布施,再加上發願往生,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就能往生兜率淨土,不必像極樂淨土,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的程度。而且,往生兜率淨土,不一定要發菩提心和出離心,只發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隨願往生。彌勒菩薩也常普應衆生的根機,說人天、二乘、菩薩不同的法門,普及一切衆生,讓人人都能獲益。
 

*見佛聞法:得生兜率淨土者,可以面見彌勒菩薩,聽他說法而得不退轉,見佛聞法的速度比極樂淨土快速,兜率淨土猶如一座華麗巨大的講堂,除了彌勒菩薩晝夜六時說法,也有天女、樂器、樹聲、水聲等各種聲音,時時在演說佛法妙音。
 

*回智向悲:兜率淨土的殊勝,是由彌勒菩薩的慈心度衆所形成,他不住常寂光土,不住淨智莊嚴的世界,而在欲界天中建立淨土,廣度一切有情,是因爲欲界衆生沈淪欲海太深,不易超脫,彌勒菩薩才以他無邊的智慧,回向娑婆世界的衆生,讓大家得以度化。
 

三、兜率淨土的修學法門

往生淨土的法門很多,兜率淨土法門是比較容易修學的。除了具備信願行三種最基本的資糧之外,在行持方面必須具足以下的條件:

*六事行法:

*精勤修行各種功德,恭敬三寶,孝順父母,感念師長,悲憫一切衆生。

*威儀不缺,嚴守戒律及自住軌則。

*掃塔塗地,修飾道場。

*香華供養,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用品供給所需要的人。

*修持三昧聞思定等行門,收攝身心,去除妄想雜念。

*讀誦經典,演說修習十法門。

*五種因行:

*受持五戒。

*受持八關齋戒。

*出家衆受持具足戒。

*身心精進,不求斷結。

*修十善法,並一一思惟兜率淨土的妙樂。

*日常修持法:

*稱念彌勒如來名號。

*發上升兜率淨土的願心。
 

經中描述稱念彌勒菩薩名號者,可以除却生死重罪。設若未能往生兜率淨土,將來龍華三會時,也可以值遇彌勒菩薩,發無上心。
 

彌勒菩薩住在以大慈心建立的兜率淨土,爲衆生講說佛法。經中描述他是位沒有斷除煩惱,沒有修習禪定的出家人。他之所以表現出這種風格,主要是讓大家知道,菩薩的修行應著重於現實世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慈悲、智慧等等。若修習禪定,令自己斷除煩惱而不廣度衆生,便會落入小乘,不能慈悲具足、福德圓滿。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彌勒菩薩積極救世的大乘菩薩精神。
 

本經收錄於《高麗藏》第十一册、《磧砂藏》第十一册、《龍藏》第三十六册、《卍正藏》第十七册、《大正藏》第十四册。注疏計有:

*《彌勒經游意》             一卷  隋.吉藏著

*《彌勒上生經宗要》           一卷  新羅.元曉著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贊》         二卷  唐.窺基著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